大冰的小屋,陪我到可可西里看海

明星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6-26 00:22: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大冰的小屋

每天15点至凌晨2点。大冰的小屋在济南市历下区黑虎泉西路17号宽厚里二期5号楼116号。大冰的小屋已在众多城市入驻。它集结了很多流浪的民谣音乐人,也成为“野孩子”、万晓利、赵雷、“好妹妹”等知名民谣歌手的驻唱地。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海

谁说太平洋底燃不起篝火,谁说世界尽头没人唱歌。

谁说戈壁滩不曾有灯塔,谁说可可西里没有海。

谁说拉拇拉措吻不到沙漠,谁说我的目光流淌不成河。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不要未来 只要你来。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我去划船 你来发呆。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我一直在 你在不在。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姑娘 我等你来。

十年前曾有一首民谣歌曲《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令人印象深刻。

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名及歌词也是极具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地质学的研究证明,这里曾经有海,只不过是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换。

为何沧海能变桑田?“沧海桑田”一词比喻事物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晋代的葛洪在《神仙传·麻姑》中有“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记载。

其实在地球历史中,同一地点发生沧海桑田或桑田沧海的转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远处沧海,近处桑田——未来远处的沧海会可能变成陆地,近处的桑田也可能被海水淹没发生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四种。

第一是气候原因导致的海平面波动——当气候寒冷时,由于很多的水以冰川冰的形式存在,海平面下降,一些曾经被海水淹没的地区出露;当气候温暖时,特别是伴随着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一些陆地被海水淹没。

第二是局部地壳升降导致海陆变迁,如部分滨海海底因为构造抬升露出水面或者部分沿岸地区因为构造下降而被海水淹没。

第三是自然和人为的沉积作用,例如河流将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地带导致海岸线向海推移,而人为填海也会导致海陆变迁。

第四是板块运动导致的海洋的诞生和消亡——这种沧海桑田往往以几亿年为周期,而可可西里发生的沧海桑田变换就属于这一类型。

蛇绿岩套——沧海桑田变换的铁证沧海桑田的变化,可以被多种地质证据所证实。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大到几十米长的鱼龙,小到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海洋微体古生物,都证明了曾经有海洋存在。

当然,古海洋存在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一套被称为蛇绿岩套的岩石组合体,这种岩石组合体在可可西里就有分布。

蛇绿岩套组成部分——席状熔岩绿岩套组成部分——枕状熔岩蛇绿岩套组成部分——方辉橄榄岩蛇绿岩套(ophiolite)的概念由法国地质学家布隆奈尔特于1827年提出,字面含义就是“蛇纹状岩石”,主要包括枕状玄武岩、蛇纹石化古洋壳残片、席状熔岩以及深海沉积物。

枕状玄武岩,顾名思义,其形态像睡枕,底部平、上面凸起,它是超基性岩或者基性岩浆在海底喷发时,熔岩遇海水快速冷却形成薄壳,与此同时内部被相对软弱的熔岩充填挤压形成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喷出岩。

蛇纹石化洋壳残片就是组成大洋地壳的硅镁质岩石(如橄榄岩、辉长岩)的残片,其由于流体蚀变作用(主要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发生变质作用),出现蛇纹石这种新的矿物。

深海沉积物是在几千米深的海盆中沉积的深海软泥所形成的沉积岩,这种沉积岩粒度细,代表了安静的深水环境,常含有深海微生物化石。

从蛇绿岩套的组合不难看出,它就是古海洋洋底的岩石,随着板块的俯冲作用,主体大洋地壳不断下沉到地幔中,但还有残余物质未俯冲耗尽。

大洋两侧的陆地(有可能是不同的大陆,也有可能是大陆和增生的地体)不断靠近,最终拼合在一起。

最后,在逆断层推覆作用下,残留着古海洋的洋底残余物被抬升到地表,也就是我们在造山带看到的蛇绿岩套。

故蛇绿岩套就是古海洋曾经存在的铁证。

海洋的生命周期任何事物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海洋也不例外。

加拿大地球物理、地质学家威尔逊基于板块构造学说,系统归纳了海洋“一生”的六阶段,称为威尔逊旋回。

前三个阶段为海洋的形成和扩张阶段,在地幔对流上升区产生的拉张剪薄作用下,形成裂谷,并逐步发育成洋盆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拉张作用下,地壳剪薄,形成陆内裂谷。

例如现在的东非大裂谷。

有的陆内裂谷最终会发育成洋盆,其过程就是在地壳拉张减薄过程中,地幔物质上涌,岩浆冷凝形成了硅镁质洋壳,同时海水灌入。

但是也有的陆内裂谷最终停止发育,形成夭折的低地。

第二阶段,随着洋壳的发育,裂谷两侧大陆分裂,形成海峡,如现在的红海和亚丁湾。

第三阶段,海峡继续扩展,典型洋壳发育,洋中脊形成,洋盆进入扩张阶段,如现在的大西洋。

第四阶段,洋盆的一侧或者两侧出现俯冲带,开始俯冲消减。

目前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就处于这个阶段。

第五阶段,随着俯冲消减,两侧大陆不断靠近,只剩下残留的洋盆。

现在的地中海就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残留洋盆。

第六阶段,最终洋壳俯冲消减完毕,两侧大陆发生碰撞,形成造山带以及高原。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

在碰撞造山带,由于推覆作用,曾经深埋在大陆地壳下的大洋地壳残片和海洋火山作用形成的熔岩、深海沉积物等被推覆到地表,这就是在野外看到的蛇绿岩套。

其中一条蛇绿岩带从龙木措延伸到双湖地区,之后向南折,经过云南昌宁—孟连地区,其所代表的古海洋称为龙木措-双湖-澜沧江洋,为古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大洋。

小贴士:特提斯。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