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2,蒙古西征遭遇十字军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4-02-15 08:52:02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十字军东征2

以下是《十字军东征2》中一些DLC关卡的攻略:1. "The Assassins" DLC: - 在这个关卡中,你需要面对阿萨辛教派的袭击。 - 建议先提升你的城堡防御力,加强城墙和箭塔。 - 雇佣士兵并培训他们,以便能够对抗敌人的攻击。 - 使用侦查和谍报来了解敌人的位置和实力,以便制定更好的战略。 - 在出现敌人的地点设置陷阱和伏击,以便最大程度地削弱他们的力量。 - 确保你的士兵们在战斗中保持良好的士气,提高他们的忠诚度。2. "The Templar Knights" DLC: - 这个关卡需要你领导圣殿骑士团进行一系列军事行动。 - 首先,建议提升你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锻造和经济建筑,以便能够训练更强大的骑士。 - 使用圣殿骑士团的独特技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 结交盟友并与其他势力进行外交,以便形成强大的联盟。 - 在战斗中,利用你的骑士的骑兵优势,并配备强大的装备和武器。 - 在攻城战中,使用攻城武器和工程技术,摧毁敌人的防御。3. "The Siege of Constantinople" DLC: - 在这个关卡中,你将面对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必须保卫君士坦丁堡。 - 加强城堡防御,修建高大的城墙和箭塔,并设置陷阱和其他战斗设施。 - 使用炮台和攻城武器来打击敌人的攻势。 - 善用谍报和间谍,了解敌人的位置和意图。 - 派遣援兵和援军来增援君士坦丁堡的守军。 - 在战斗中指挥你的士兵,并配备适当的武器和装备。这些只是《十字军东征2》DLC关卡攻略的一些基本建议,具体策略可能需要根据每个关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蒙古西征遭遇十字军

从11世纪末开始,欧洲基督教会开始发动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东征取得了令教会满意的结果,1099年,十字军占领了耶路撒冷。

电影《天国》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圣殿骑士团的出现,使得教会拥有了自己的职业军队。

十字军东征引发了后来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情节:欧洲与遥远的东方开始发生直接接触。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大约半个世纪,1147年,欧洲发动第二次东征,却遭遇了失败。

15年后,在遥远的蒙古草原,有一个男孩降生,传说他降生的时候,手心里握着血块。

欧洲人后来说,这是魔鬼的象征。

这个男孩日后被历史称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25岁那年,1187年,阿拉伯英雄萨拉丁(库尔德人)收复了耶路撒冷。

欧洲教会立即于1189年发动了第三次东征,结果依然失败。

到此时为止,十字军东征已经延续了近100年,但是,这场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历史进入13世纪,1202年,欧洲教会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这次东征有点特别,攻打的对象是欧洲人自己:东罗马帝国。

这次东征的发财目的已经非常明显,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土耳其首都伊士坦布尔)被占领后,欧洲教会“圣战”的口号,已经掩饰不住对东方财富掠夺的实质。

1217年,继续怀抱发财梦想的十字军开始第五次东征,这一次的对象是埃及。

然而,这次东征还没有结束,欧洲开始听到成吉思汗的消息。

1220年,成吉思汗离开北京后,开始向西进军。

我们现在不知道成吉思汗西征的决定,是否是因为得知欧亚交界的地方正在打仗,因此,他想乘虚而入。

1221年,成吉思汗派遣的使者到达高加索地区,要求当地人投降。

同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此时的欧洲不得不面对从东方一路飞奔而来的蒙古军队,东欧地区的小国,在蒙古铁骑下不堪一击,眼看,整个欧洲即将落入蒙古人的手中。

但是,1227年,蒙古人的进攻突然停止了。

很快,欧洲教会得知:元太祖成吉思汗归天了。

此后一段时间,成吉思汗的后代们,陷入一场权力斗争,暂时停止了对欧洲的进攻。

于是,1228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归天的第二年,欧洲教会发动了第六次东征,重新占领了耶路撒冷。

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继任大汗,蒙古最高领导权重新确定。

而欧洲方面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也在这时结束。

我们似乎有一点奇怪,蒙古人的西征,与十字军的东征,为何呼应得如此紧密?蒙古人一停止,欧洲人就开始行动;蒙古人一开始行动,欧洲人就停止。

仿佛有一种方式,使得关于蒙古的情报,能够及时到达欧洲。

事实很可能就是这样。

远在唐朝的时候,唐朝首都长安有一个基督教派,中国历史称其为“景教”,欧洲教会称其为“聂斯托利教派”。

公元5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牧首聂斯托利创建这一教派,由于他认为耶稣是人而不是神,因此,被欧洲教会斥为异端,遭到迫害,不得不向东寻找发展机会。

最远的,便来到中国。

该教派在向东传播的路线中,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高加索、印度都留下的足迹,至今还有遗留。

因此,现在的研究者认为,聂斯托利教派,也就是中国的“景教”,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东西方交往的角色,只不过由于宗教原因,这种沟通工作,没有被历史详细记载。

1235年,蒙古人攻占莫斯科;124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现在的匈牙利,一直到达维也纳附近。

但是,蒙古军队再次停止了进攻,拔都的军队突然掉头向东而去。

后来,欧洲人得知,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去世,拔都要赶回去争夺权力。

此时,欧洲教会已经得知,在遥远的东方,在蒙古人统治的帝国内部,有一个基督教统治的小世界,很可能还是一个君王,于是,欧洲教会于1245年,正式向蒙古派出使者。

这是历史上欧洲与中国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直接接触。

欧洲教会的使者柏朗嘉宾等方济各会教士带着教皇的书信去见蒙古人。

他们一直到达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参加了窝阔台之后的大汗元定宗贵由的即位大典。

欧洲教皇给蒙古大汗的信中,指责蒙古人滥杀无辜,要求蒙古人受洗成为基督徒,同时还试图与蒙古人建立一个政治联盟。

元定宗贵由给教皇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在来信中称,我等应该领洗,成为基督教徒,我们对此仅给以简单之回答:我们不解,为何我们必须如此。

……你们认为,只有你们西方人是基督教徒,并且蔑视他人。

但是,你们怎样知道天主究竟将加恩于谁人乎?……倘若你们渴望和平,希望把你们之幸福托付给我们,你教皇应该立即亲率诸基督教显贵前来朝见,缔结和平,仅在此时我们才能知道,你们确实渴望与吾人讲和。

”在此阶段前后,欧洲教会向蒙古派出的使团不止一个,另一个由多明我会教士阿思凌率领的使团也到达了蒙古。

蒙古大汗也派出使者前往欧洲,给教皇带去信件,其中一封写道:“在上苍的法律中,拉丁派、希腊派、阿美尼亚派、聂斯托利派、雅各派以及所有向十字架祈祷的人之间不存在差别。

他们在我们这里协和一致。

我们希望大王不要把他们分开,而要对所有基督教徒普施慈悲”。

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封回信是假造的,此说证据不足。

这封信很可能是元定宗贵由去世后的摄政者起草的。

通过这封回信,人们相信,在蒙古人那里,确实有基督教徒。

有历史学家认为,蒙古第三任大汗元定宗贵由就是基督徒。

不过,在蒙古的基督徒,都是当初被欧洲视为异端的聂斯托利派。

这一教派对欧洲教皇的态度比较矛盾,他们既希望被欧洲正统教会接受,又害怕再次遭遇镇压。

因此,在此前后,位于中国的聂斯托利派基督徒一方面给欧洲教皇送去了“信仰表白信”,另一方面,也借蒙古之口,要求实现“宗教自由”。

当时在蒙古大汗的身边,确实有一些聂斯托利派基督徒成为高官。

然而,欧洲教会与蒙古大汗的正式直接接触效果有限。

1248年,蒙古第三任大汗元定宗贵由归天,蒙古汗位争夺又起。

1249年,欧洲立即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正因为如此,蒙古大汗对于教皇的指责嗤之以鼻,教皇的使者不得不降低标准,改口要求蒙古大汗不要杀基督徒。

言下之意,非基督徒尽管杀。

1270年,欧洲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也是最后一次十字军行动,从第一次算起,前后将近200年。

在教皇向蒙古派出使者30年后,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成就了东西方交流一个重大成果。

历史学家指出,欧洲教皇与蒙古的直接接触,还有一个政治意图,他们希望与蒙古联手,共同对付伊斯兰教。

但是,东方的帝王们,比欧洲的教皇、国王更加喜欢“宗教自由”。

进入14世纪,位于中亚的蒙古诸侯纷纷接受伊斯兰教,欧洲教皇企图联合蒙古基督徒共同对付伊斯兰教的计划彻底泡汤。

人们往往会探讨一个历史话题:在欧洲教会的统治下,为何会发生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不久,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各个城市出现。

我认为,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

文艺复兴并不是欧洲内部自身变化的结果,而是世界交流互动的结果。

十字军东征开始还有一点“圣战”的意思,越到后来,越成为争夺财富的战争。

东方的财富成为贫穷的欧洲垂涎的对象,这种财富改变了欧洲人对于基督教坚守贫穷、反对享受的看法。

因此,文艺复兴最初的源头就在欧洲最富裕的意大利城市出现。

其次,文艺复兴的内容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这些历史文献,在以希腊语为正宗的东罗马帝国那里,长期保存。

十字军东征对于君士坦丁堡的占领,让这些无知的十字军战士接触到了古希腊的古代文献。

第三,基督教在学会了中国的造纸技术后,翻译了大量古希腊文献,从反面刺激了欧洲教会统治下的欧洲人。

因此,十字军东征最终的结果是。

愚昧的欧洲教会统治被自己的敌人在文化上打败。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文化的交流。

其中,蒙古人也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柏朗嘉宾等人到达蒙古,只是北方的大漠草原,那时候中国最富裕的南方,还是南宋统治,柏朗嘉宾无法到达,因此,他还不知道中国真正的文化和富裕。

后来的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的长江流域,他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与杭州相比,欧洲当时最富裕的威尼斯,只能算是一个村子。

1299年,马可波罗关于中国的书出版,成为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畅销书,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广为传播。

近200年后,哥伦布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留下了300多条读书笔记,然后开始了他到富裕中国去发财的海洋航行。

附:十字军简史十字军来历及东征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

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

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他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

土耳其人对非穆斯林没什么好感,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

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

1095年,为了回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朋号召了由基督教士兵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穆斯林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

  征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回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国的回报。

  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

社会各阶级均参加十字军东征。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和总的策划者。

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圣者和教派信徒的三万大军由君士坦丁堡横越到小亚细亚。

尽管领袖之间一直争斗不休,而十字军与拜占庭支持者间的承诺也告破裂,这支东征的队伍依旧踉跄前进。

在此过程中,土耳其人只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乱。

法兰克的重骑士和步兵并没有跟阿拉伯的轻骑兵和弓兵作战的经验,但骑士的耐力和体能让他们赢得一连串彻底胜利的战役。

安提阿于1098年因内部变节被占领,耶路撒冷则在1099年因驻军虚弱不足以抵挡攻击而沦陷。

基督教徒经常在胜利后不分年龄、信仰或性别对居民进行屠杀,名声因而大坏。

虽然许多十字军在战后返回家园,但也有若干强悍的战团留下来建立与欧洲相仿的封建王国。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统治者,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试图要控制的穆斯林人口,因而采取兴建城堡与雇请佣兵的方式掌控穆斯林,不过,法兰克的文化和宗教却博得了该地区居民的好感。

十字军从他们安全的城堡基地出发,向入侵的阿拉伯人作出攻击和拦截。

百多年来敌我双方都是以典型的游击战作对抗。

法兰克的骑士虽然强大但移动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尽管无法抵挡这些重骑兵的冲击,却能以轻骑加以包围,使其部队失去作战能力,好在沙漠里设伏来捕捉他们。

虽然十字军建立的王国控制了沿岸地区,在补给和增援上不虞匮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满情绪,皆表明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失败。

由具备作战能力的基督教僧侣所组成的战斗团旨在为圣地而战。

圣殿骑士团和救伤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

虽然这些十字军凶猛而果决,但人数上却永远不足以维持地区的安稳。

部分的十字军王国曾经存在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学会谈判、妥协,并且挑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残杀。

然而一个伟大的阿拉伯领袖的出现,统一了各个伊斯兰教的族群,这位领袖就是在1174年成为埃及和叙利亚苏丹的沙拉丁。

1187年,他在沙漠中大败十字军并再次占领耶路撒冷。

在另一个世纪里,由于仅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暂成功,欧洲人数度矢言重新控制圣地和耶路撒冷。

多达八次以上的十字军东征,在遭到反击败阵之前,大多仅能取得沿岸地区以及内陆上的些许进展。

第四次的十字军东征甚至没能抵达巴勒斯坦,反而在维尼斯总督的领导下洗掠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带来一次难以复元的无情打击。

最恶劣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发动于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几千名欧洲儿童远渡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却在那里被出卖作奴役。

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文化。

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

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例如cotton(棉)、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和bazaar(市场)。

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

这些新鲜货品的需求,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国家(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发展。

这种需求尚促进了自十四世纪开始的大发现时代。

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大力提升经济的成长。

十字军历次东征(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

但有一些东征是针对 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并非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1095年冬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蒙城召开宗教会议。

他对前来听他演说的各国骑士发出号召:“任何人专为虔诚而不为虚荣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忏悔。

”确定了参加东征者完全免罪。

进而拉开了为期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

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十字军东征参战者社会成份十分复杂,因而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极不统一。

甲胄骑士装备有长剑和用于刺杀的重矛(不用于投掷)。

某些乘马或徒步的骑士除剑外,还装备有圆锤或战斧。

农民和市民多数使用刀、斧和长矛。

十字军采用骑士军战术。

通常采用一线队形作战,较少采用“楔形”纵深战斗队形。

骑士配置在前,骑士侍从兵和步兵在后。

战斗由骑土骑兵接战开始。

战斗一开始,即分为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

骑士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对步兵的作用重视不够。

战斗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

十字军通常不远离兵营追击敌军。

他们装备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装有轮子的活动攻城碉楼击破要塞城墙和城堡围墙。

十字军在实施陆海联合远征或海上远征时,利用大型货船输送军队和武器。

在陆海联合远征中,他们曾试图组织陆海军的协同作战,规定了远征的起点和时间及陆海军在敌国领土上会合的地点和时间。

但十字军所有东征都缺乏充分准备。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

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

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

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

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

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是这次东征的起因。

德意志十字军最先出动,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军队击溃。

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是因埃及苏丹撒拉丁军队于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战役中击溃耶路撒冷王国军队并占领耶路撒冷而引起的。

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下进行的。

腓特烈率军沿第二次东征路线从陆路穿越拜占庭前进。

法、英两国十字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

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此次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

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沿途伤亡惨重,腓特烈一世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死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

腓力占领阿卡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

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一定战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塞浦路斯王国,1192年又与撒拉丁签订和约。

据此和约,自推罗至雅法沿海的狭长地带仍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阿卡港实际上成为王国的中心。

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

与的黎波里合并的安条克公国则仍掌握在十字军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

十字军原定东征埃及,但后来改变计划进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

十字军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直到1261年才灭亡的拉丁帝国,它领有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的一些岛屿。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共和国作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国家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并夺取拜占庭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是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对埃及进行的远征。

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达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签订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进行。

这次东征使基督徒于1229年一度夺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是法国国王圣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东征,但遭失败。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是法国国王圣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东征,但遭失败。

十字军东征带来的意外正面意义尽管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和西欧各国生灵涂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它们对欧洲文明却有着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限于它为欧洲基督教各王国的内战找到了一个出口。

十字军东征使得欧洲大陆走上了一条世界主义的道路,使欧洲人认识到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

老兵们看到了他们的乡村里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故事点燃了欧洲创造的火花。

  从12世纪开始,即大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

在中世纪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后,十字军史诗的发展和扩散被一些学者称为“12世纪的复兴”。

 很多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那些在欧洲没有继承土地机会的不是长子的人。

留下来的人在圣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

他们在第一次东征后建立起来的要塞,常常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移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阿拉伯世界众多图书馆的接触为欧洲封闭的学者们开辟了全新的世界,他们逐渐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语保存了若干个世纪的丰厚的古希腊典籍。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伴随着暴力的互动。

从某种方面来说,十字军东征在传播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超过了它的负面影响。

  十字军东征还将欧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个发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来。

十字军东征和中东拉丁王国的结束意味着获得亚洲贸易品的难度增加,但需求却并未因此而减少。

一些历史学家推测,15世纪中东对欧洲商人的关闭加快了航海探险的步伐,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

  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至今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一个欧洲长期进攻的记忆。

”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可能是全球最强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骑士团 骑士团是在十字军出现以后,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军事化的修道院组织,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圣殿与朝圣者、并攻击穆斯林。

所穿服饰与纹章是白袍与黑色十字。

此后1095年,当时的教皇乌班二世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誓要为重夺耶路撒冷圣墓堂而战,十字军于1099年凯旋。

所穿服饰与纹章是黑袍+白色十字,所以又叫“白十字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White Cross)。

所罗门贫苦圣殿骑士团(即圣殿骑士团)1118年成立的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s),又称为“所罗门贫苦圣殿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成员须一生恪守“贞洁、贫穷、顺服”,所以又称为“基督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所穿服饰与纹章是白袍+红色十字。

红色十字乃代表殉道,所以又叫“红十字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Red Cross)。

《达芬奇密码》书中所指的就是这个组织。

它是三大骑士团中最有名的一个。

1118年,300名朝圣者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遭穆斯林杀害。

之后一位来自法国香槟区的骑士,巴勇(Hugh de Payens)请求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成立宗教教团,保护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

国王允准他的要求,巴勇联同约30名骑士组成了第一批的“基督的贫苦骑士团”团员,身份皆为武僧,主要职务乃维持朝圣道路安全。

鲍德温二世把他们安置在王宫的侧厅,即圣殿区以前清真寺所在之处,所以骑士团又被称为“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骑士团”。

骑士团的终结初期的骑士都是真正的武士,恪守一生为上帝效力、对基督“贞洁、贫穷、顺服”的誓言,大家对在圣殿骑士战场上的英勇赞美有加,欧洲各地纷纷捐献,支持圣殿骑士团在各地区组织分会。

之后骑士团因富有而变质,他们拥有庞大地产,是法国及英国贵族的银行家,他们变得骄横贪婪,也不再照顾朝圣道路安全。

1306年,法皇菲力四世国库空虚,垂涎圣殿骑士团的丰厚资产。

1307年10月13日,菲力四世下令逮捕全法国境内的圣殿骑士团成员,包括圣殿骑士团首领杰克·莫莱 (Jacques de Molay)。

1310年5月12日,54名圣殿骑士团成员被菲力四世判处火刑。

1314年3月18日,杰克·莫莱在巴黎遭处火刑。

随着他的死,圣殿骑士团也宣告结束。

其他十字军:儿童十字军 1212年,教皇和封建主宣传“无罪”儿童更能得到上帝保佑,儿童十字军可以创造奇迹。

致使3万多名儿童参军。

他们大多数是农民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

在法国南部马赛集合以后,他们就挤在木船上渡海东征。

一部分船遇到风暴沉没,一部分船到达埃及后,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

在德国也有2万多名儿童参军。

他们翻越了阿尔卑斯山。

由于粮食匮乏饿死了一大半。

“儿童十字军”使欧洲丧失了五六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蒙古十字军 如果仅仅是保持中立也罢,偏偏在是在旭烈兀主力班师回国(原因是蒙哥大汗在重庆钩鱼城意外战死,旭烈兀要回国参加可汗大选。

仅留下了不到两万留守部队)时,罗马的十字军竟然偷袭“蒙古十字军”,从引发了东西十字军之间的内讧(在穆斯林看来,这完全是内讧)而导致了蒙古十字军的失败。

蒙古十字军留守主将怯的不花在力战之后,拒绝按蒙古人的传统“打不过就跑”,而是坚持战斗到最后,原因是他希望“殉道”。

在战败被俘之后,怯的不花平静的对他的对手说:“你们以为是你们要了我的命,但在我看来,是上帝要了我的命。

我虽然死去,仍不失为君主的忠臣,而你们马木路克,必不断的出到叛臣,取代自己的君主。

”   被怯的不花说中,不到一年,马木路克的君主就被自己的大将杀掉了。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