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马踏飞燕的典故由来

影视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6-15 01:22: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马踏飞燕

比喻良马之神速1.铜奔马《马踏飞燕》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现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蕴,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2.意思是: 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 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马踏飞燕的典故由来

《诗和远方的故事之18》

一匹正在飞翔的马,不小心踏在了一只飞燕的身上,马的眼神似乎是想看一下脚下踩着了什么,而燕子也回头看了一眼,想看清是谁踏在了自己的身上。

天马行空,如龙,如神。

所有喜欢旅游的人都认识这匹飞奔的马。

这匹马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高高耸立在当年国家旅游局的楼顶和所有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

在全球所有的旅游展会上,只要有中国参加,都会看到这匹四蹄飞扬的骏马。

记得当年在北京市旅游委工作时,每天上班路过这里时都会见到它。

也许是司空见惯,我从未想过这匹马是从哪里来的?它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在武威,关于这匹马所有的谜底都一一向我展开…… 武威这座城市与汉朝那个名叫刘彻的皇帝的名字分不开。

在武威还不叫武威的时候,这座城市还在匈奴人手中。

为了拿下这块土地,汉武帝多次发动与匈奴的战争,但屡战屡败。

问题出在哪里?马不行。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决定着战争的胜败,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

屡战屡败之后,汉武帝终于明白了:要战胜匈奴,必须要有好马!从西域诸国的汉使向汉武帝报告:在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 附近一座高山上生长一种野马,日行千里,肋如生翅,说匈奴人就是骑的这种马。

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专门派遣了上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黄金做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宝马。

但无论汉使巧舌如簧,大宛国王就是不答应。

汉使无奈,扫兴而归。

在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一帮土匪劫去,汉使遇难。

汉武帝大怒,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攻打大宛国。

没有良马的汉军损兵折将,只有五分之一的人马活着回来。

汉武帝仍不甘心。

经过3年的充分准备,也就是公元前101年,出动兵力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

而此时,正好遇到大宛国国内发生政变。

反对派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

汉军共选得良马数10匹,中等以下马3000匹。

由于路途遥远,汉军返回汉地时,仅有1000余匹汗血马安全抵达。

得到汗血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

并专门为这种马写了一首《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 有了良马的汉朝军队战斗力大增。

因而才有了少年霍去病骑兵军团深入匈奴人纵深上千里,驰骋纵横,一举打败匈奴的壮举。

汉武帝赶走匈奴人后,武威因“凉州畜牧甲天下”成了良马的交易、繁殖基地。

后人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

天马成了凉州人的图腾。

因为对天马的爱惜、崇拜,这里的人们便把天马制作成艺术品供奉起来。

到了东汉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繁。

武威也不例外。

在一场战争中,驻守武威的张姓将军战死沙场。

战事惨烈,士兵们只从战场带回了他的腿骨。

此时他的妻子还在世,人们便把将军的遗骨和他妻子的饰物埋葬在了一起。

在张将军的陪葬物品中,当然少不了他最喜欢的天马。

由于时处战乱时代,墓地修得非常保密,怕被人盗掘。

但墓还是被盗了。

雷台汉墓盗墓的很可能是曾参与了这座墓藏建造的工匠的后人。

因为他准确无误地从主墓室的前上方打出一个洞穴。

从挖开的小洞潜入墓室,带走了容易变现的金银器,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洞口封上。

接下来的一千七百多年里,再也无人察觉这个墓地。

只有墓室中的一排排铜奔马,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地守候着主人……雷台汉墓无人察觉的墓地之上,前凉人建了灵钧台,东晋时期建了祭祀雷神的雷台。

从没有人知道这下面安葬着一名叱咤风云、曾经守护过武威的将军。

时间就这样默默地走过了汉唐,走过了宋元,走过了明清,走过了民国,一直走到了新中国的1969年。

1969年,是中国为了防止苏修的原子弹进攻而“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

全国人民都在挖地道。

武威也不例外。

这一年的10月,甘肃省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的社员在挖地道时,从当地一处名叫雷台的封土下面发现了一座古墓。

村民们壮着胆子走进了墓室,发现其中摆放着许多铜马、铜车、陶器、仪仗俑等,于是他们用麻袋将这些文物运到了生产队的库房里面。

虽然村民们采取了封锁消息的办法,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

消息传出,甘肃省博物馆立即组织一支考古队,会同武威县文化馆,对该古墓进行发掘。

考古队员发现,这是一座空间较大的汉朝古墓,里面整齐排列着铜人、铜车、铜马等,其中就有铜奔马。

其中有一件青铜器,重7.1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头顶花缨微扬,昂首扬尾,尾打飘结,三足腾空,右后足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惊愕回首。

考古报告中称,这是一件“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

不过刚开始,人们并没有认识到“马踏飞燕”的价值,一直到1971年,郭沫若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了它,一看到它郭沫若就赞不绝口。

它栩栩如生,膘肥体壮、身形均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三足腾空、右后蹄踏在一只飞鸟的身上,形象矫健俊美。

郭沫若对人们说这可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你看它的造型有多逼真,有风驰电掣之势、三足腾空符合力学平衡原理,他为这件铜奔马起名为“马踏飞燕”。

当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在筹划“出土文物展览”,郭沫若便建议调此铜奔马参展。

果然在北京的展览会上,“马踏飞燕”铜奔马大放异彩,“一洗天下凡马空”,让人叹为观止,郭沫若为此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

中为郭沫若后在美、英、法、日本、瑞典、墨西哥、奥地利、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展出出土文物,都以铜奔马为代表,制作巨幅海报。

在伦敦展出时,英报称:“铜奔马已成了一颗吸引人的名星。

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最高峰”。

一时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

就连它的复制品和说明书,国内外人士也争先恐后购买。

1983年,马踏飞燕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专家组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的时候,它被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之中。

我和我的同事们漫步在武威市区的天马湖畔。

从祁连山脉的流下的雪水途经茫茫大漠分成无数支流,其中一条支流来到这里汇聚成河,被称为“天马湖”。

天马湖夜景天马湖水清悠,安静。

天马湖不远处便是雷台汉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战马嘶鸣、号角连天、悲壮惨烈的岁月早已远去。

只有这匹飞奔的战马成为那段历史岁月的标志。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武威——一个伟大民族复兴必须具备的应有品格!。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