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绽放的色泽

生活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2-26 15:16:16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鲜花绽放的色泽

《江畔独步寻花》,表达的花多、开得旺、开得大、开得密集、繁多芬芳鲜艳的特点。“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鲜花怒放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桃花、玉兰、樱花、连翘……,众花怒放。

鲜花盛开,用“怒放”形容,是说“花儿们”生气了么?说到“怒”,人们一般都会联想到“发怒”“愤怒”的含义。

古人也这么使用“怒”字。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诗中说,一个女子不得丈夫宠爱,回娘家诉苦,反被家人怒骂。

“愬(shuo)”,告也。

《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僤”,厚也。

“僤怒”即大怒、震怒。

《说文》曰:“怒,恚(hui)也。

从心,奴声。

”又曰:“恚,怒也。

”这是互训。

许慎只讲了“怒”这一个含义,还说“怒”是形声字。

所谓“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确实很形象。

《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这个“怒”,是“谴责”之义。

《礼记·内则》:“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此“怒”亦为“谴责”“批评”之义。

“谴责”,是引申义,仍然与“发怒”有关。

不过,问题来了。

《庄子·逍遥游》说,鲲化为鹏,“(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鹏展翅,不是因为“愤怒”吧,显然也不是为了“谴责”谁。

关于大鹏“怒而飞”之“怒”,历来的“注”家,皆解为“奋”,是形容大鹏振翅而飞的“奋起之貌”。

就是说,“怒”除去“愤怒”“谴责”之义,还有别的含义。

还请注意庄子在《齐物论》里的一段话。

他说,楚昭王庶弟南郭子綦和弟子颜成子游讨论“地籁”和“天籁”之不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大地上的“气”叫做“风”,可以“吹”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统称为“地籁”。

而“天籁”,则是由万物自身特质决定的,并不“凭藉”什么。

敲一敲黑板——这个“怒者其谁邪”的“怒”,是“凭藉”之义。

“怒”是“凭藉”,“凭藉”何物呢?再回到庄子的《逍遥游》就清楚了。

此篇中,庄子论述了七种“自由”境界。

他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但是,鲲并不“自由”,只能靠水生存和在水中游动。

所以,“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可是,大鹏就“自由”了吗?也不是。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要依靠击打水面的力量飞起来,还要靠着叫“扶摇”的大“旋风”冲上九万里高空,其能够到达南冥,完全是“凭藉”六月强劲的暖风才行呀。

所以,他总结道:“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培”,即“凭”。

这说得太明白了——水浅了,载不动像大船一样的鲲;风小了,负不起大鹏的翅膀——鹏之所以能飞九万里,全“凭藉”翼下的大风呢!可知,“怒而飞”,就是“凭风而起”——“怒”,“凭”也。

可以佐证的,是汉代扬雄的《方言》。

其云:“楚谓怒曰凭。

凭,怒盛貌。

”“楚”,指原楚国地域。

庄子在“那嘎达”生活了很长时间。

“怒盛”,非只“火大”,更应该是“风大”。

曹雪芹《红楼梦》中,薛宝钗词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凭”与“风”之关系。

古人那里,有时候,“怒”就直接代指“风”或“气”。

《史记·天官书》云:“旬始,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

其怒,青黑”。

《史记注》:“怒,色青也。

”《康熙字典》:“怒,东方气也”。

司马迁说,“旬始”星宿,在北斗的旁边,形状如雄鸡。

其产生的“东方之气”,是青色。

甲骨卜辞透露,殷商崇奉“四方风神”,其掌管“四方”和“四时”。

而“风”,就是“气”,是上古先民重要的哲学认知。

宋玉《风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也。

”王充《论衡·感虚》亦云:“夫风者,气也,论者以为天地之号令也。

”《庄子·则阳》曰:“是故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道者为之公。

”他认为,天地,是最大的有形之物;阴阳,是最大的无形之气。

它们都是道的体现。

《庄子·知北游》还说:“通天下一气耳”。

天下万物,不论腐朽或神奇,都是阴阳之气转而化成。

“怒,东方之气也。

”何如?唐岑参诗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还是庄子说得更生动:“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庄子·外物》)“草木怒生”,与“春花怒放”,唯一义也。

《外物》注曰:草木怒生,“言乘阳气奋出而不可遏也”。

大鹏“怒而飞”,可以省略“凭风”,而只解为“奋起”。

同理,“草木怒生”“春花怒放”之“怒”,亦非“发怒”“愤怒”,而是省略“乘阳气奋出而不可遏”,单仅解为“强盛”“猛烈”。

古人所言“鲜衣怒马”,也是使用“强盛”之义。

不过,本义上,“怒”与“气”有更紧密的关系。

这从“发怒”“愤怒”又称为“怒气”就可知道了。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軾。

”关于“怒”这个字,《说文》认为是“从心,奴声。

”《康熙字典》是另一种说法,主张“怒”是“从心从弩省”。

其曰:“(怒)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发人,怒则面目张起,凡怒当以心节之,故从心奴为怒。

”年代稍晚于《康熙字典》的清代大学问家段玉裁亦认为:“古无努字,皆用怒”。

《唐韵》始收“努”字。

宋《增韵》曰:“努,用力也。

”即是“从力从弩省”。

“弩”属弓之一类。

《说文》云:“弩,弓有臂者。

”凡“弓弩”,皆须以“气力”拉满才可射出箭矢,因此有“奋起”“强盛”之义。

大约据此,唐之前,“怒”一直含有“努”义;后来,新造出“努”字,以与“怒”相区别而已。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