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美学,黑格尔对美的定义 19 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大

生活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2-23 16:32:38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黑格尔美学

19 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发展和完善了“美 是理念”的说法。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不断 运动着的绝对理念。它在自身的运动中“外化”出各种现象。首先是现实自然界,然后是人类社会,最后是人的精神。艺术就是用感性的形象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而审美就是对事 物的感性形式进行观照。在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把美学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他认为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黑格尔把唯心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他继承了柏拉图关于世界的三个 层次说。但他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之处在于,柏拉图的“理念”是空洞的、抽象的,是脱 离了个别的一般,是永恒不变的万物的模式;而黑格尔所谓的“理念”,则是与具体事物 相结合的,是自身矛盾着的辩证统一体。他认为美是具体的,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内容 和形式的统一,主观和客观地统一。黑格尔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具有合理的内核,但他 的出发点仍然是抽象的“理念”,因此也是唯心的。

黑格尔对美的定义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文/贺麟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一方面把理性运用到艺术领域里,另一方面也把辩证法运用到艺术里。

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定义是:“美是理念,美的事物是符合自己的理念的事物。

”他认为“艺术品是理念(美的)的体现”,理念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美的东西可定义为理念之感性的显现”。

这个意思就是说,凡是美的东西,都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符合美的范畴,体现了美的理想的。

中国有句古话:“文以载道”。

我觉得,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就是遵循这个路线的。

什么是“道”?“道”就是理念、真理。

“文以载道”,就是说艺术必须体现理念、真理。

“文以载道”,背后的哲学基础是“万物莫不载道”。

可见,连哲学基础都是和黑格尔一致的。

而艺术的特点则是用直观的方式、形象的方式来“载道”,所以黑格尔说:“美是直观的真理。

”自然也是直观着的理念,但到了审美领域里就得到了自觉。

由此可以看出,真、善、美是统一的。

美既是真的,也是善的。

美既然“载道”,当然是真的,善的。

柏拉图在斐多和斐德诺(Phsedrus)的对话里说:“由于美,美的事物成为美。

”这就是说,美就是理念,由于体现美的理念,事物才美。

黑格尔认为,美是统一、全、具体共相,美是真实的,不是独立的、孤立的。

美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必然性与自由的统一,是精神性与自然因素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自己医治了感官与精神的割裂。

他说:“美既是现象的自由,自由的现象只能是出于自由与必然,精神与自然,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美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基于精神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从精神产生出来的或再现出来的自然,就是美或艺术美、理想美。

这就是说,美实现在艺术里,是艺术中的精神实质,内容实质。

我们现在应当提到黑格尔的另一条原则:“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理想孕育于现实之中,它是现实的最健全的发展,最完美的形态。

它就是现实中最真实的东西。

我们平时说的“真正的人”,就是理想的人,同时也是美的人。

所以任何美的东西,就是符合它自己的概念的东西,本质得到实现的东西。

反之,坏人则是不真实的、不美的人。

可是,为什么还有坏人存在呢?坏人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他终究部分地以某种方式符合于它的概念,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本质。

所以,在黑格尔看来,没有绝对的丑,没有绝对的恶。

接着,黑格尔提出了艺术中的又一原则,即“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形式的缺陷,往往根源于内容的缺陷,而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愈完善,则它的内容和思想之真理性就愈深刻。

美具有精神的内容(绝对,理念,道,真理)和感性的形象(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是指这两者的统一。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美是真的”,“美是精神内容与感性形式的完善统一”,“美是客观的”,这三个命题,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里是完全统一的。

根据这些理论,黑格尔对艺术的夸大、讽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夸大、讽刺与日常现实生活比较,是一种假象;但这假象又扬弃了、摧毁了自己。

在这种夸大、讽刺中,包含了美和艺术的本质。

这就是所谓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幻中有实,实中有幻。

黑格尔又对形式的美(外在的美)和内容的美(内在的美)进行了区分。

如匀称、整齐、谐和,声、色、线条等等,都是黑格尔所谓外在的、形式的或抽象的美。

内容方面的美,如天之蔚蓝,如风月之清明,皆是。

黑格尔认为,自然的内在的、真正的统一,就是生命,其中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包含了自我和自由。

有一个内在原则(灵魂)浸透着、贯串着物质,使身体有秩序,有条理,有生命,有灵魂,由植物到动物,由动物到人的有机体。

所以,伟大的艺术体现伟大的精神。

应当说,黑格尔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他坚决反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艺术。

他说:“艺术不应当在描模各色各样的现象上与自然竞争,而是明白自己的特点,在精神内容上胜过自然。

具体的精神内容本身就带给它自身以外在的真实的感性的表现,犹如我们读到一首高尚的诗,不禁手舞足蹈,高声吟诵起来。

”所以,“纯客观性不是真正的艺术美,艺术就是艺术家精神面貌的显现。

没有诗人的地方,也就没有真正的诗,而诗也就是诗人(的人格、精神面貌的表现)。

”他又说:“最伟大的艺术是强有力的、伟大的心灵的完满表现。

”黑格尔特别称赞席勒,他说:“例如席勒,在他的作品的真情实感(Pathos)之中,显现出他的灵魂的全部力量,并且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它穿透到主题的真正核心中去,并且能够表现出它的最深刻的意义。

”所以黑格尔特别强调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伟大的心灵。

“一颗伟大的心灵”,成了黑格尔对艺术家的命令式的要求。

黑格尔认为,至高至美的东西并不是我们不能认识的,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它是自然而然地必然要表达出来的,所以他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这个艺术家的完满的果实,并且精确地反映出他的真面目来。

”黑格尔既说艺术是人格精神的写照,那么它就不是自传式的,因为那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我们听惯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对黑格尔“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原则未免有格格不入之感。

我们现在就要来考查这个问题。

不错,在黑格尔看来,因为艺术美是从精神上产生的或再产生的,精神和精神产物既高于自然和自然现象,那么艺术中包含之美高于自然中包含之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还是就其相对的地位来说的。

真正讲来,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真正的本质和内容,任何美的东西只是分享有精神或是精神的产物。

这样讲,自然美只能是精神美的反缺,自然美只是精神美之不完善、不完备的表现。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可以清楚了,譬如画的水果,它的价值无论如何要高于水果店里的水果。

这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黑格尔这个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艺术美要高于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具有进步的社会政治意义。

但黑格尔认为艺术美要高于当时庸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满现实的表现。

黑格尔反对现实的庸俗、死板、藐小,认为悲剧不是感伤,艺术不是矫揉造作。

黑格尔这些言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包涵了对当时德国政治生活的否定,坚持了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强有力的热情。

这是从其理想主义出发,强调艺术的理想化的必然结果。

这种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犹如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样,历史、生活是紊乱的,逻辑、艺术则是更有条理,更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的。

处在当时德国的那种情况下,黑格尔既然不能用革命手段来改革现实生活,只得在艺术中超出现实,改造现实,这无论如何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

艺术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永恒性。

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解释的。

我们先谈谈黑格尔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伟大的艺术体现了最真、最美、最善的理念,也就是体现了绝对的理念。

因此,伟大的艺术是时间隔得愈久,其价值愈高,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不褪色。

伟大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海洋,一个无尽的源泉,所以人们往往并不是在它们一出现时立刻认识到它的价值,甚至当时还可能误解它。

愈是伟大,愈是深刻的艺术作品,当时的社会就愈无力正确地了解它,需要等待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进步,创造出新的条件来了解它。

艺术作品的伟大,在于其精神内容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古典艺术品由于体现了青春、自由、美丽,这就会使一些处在不自由的、冷酷的、丑恶的现实中的人不胜向往,也会使一些自由的人产生共鸣。

黑格尔是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艺术的。

他反对当时庸俗的贵族把艺术当作消遣品、玩艺儿、装饰品来看待。

在这一点上他甚至反对康德。

其实康德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是黑格尔反对。

黑格尔认为,艺术必须从工具、仆从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当时有些人认为艺术是梦境、幻境、自欺。

英文的“fiction”(小说)基本的意义是“虚构”、“杜撰”,德文的“Dichtung”(诗)也有“捏造”的意思。

看来,这些曾经为黑格尔所坚决反对过的艺术观点,却是近代资产阶级艺术理论家所竭力鼓吹的。

因此,我们现在研究黑格尔的艺术理论,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黑格尔反对艺术无独立性、无自由性而只是达到个别目的的工具,认为艺术自身有其目的,它表达事物的本质。

这就是说,它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欺骗、虚假绝不能达到真实、伟大的目的,真理是由真理自身产生,绝不产生于虚假。

黑格尔把艺术抬到如此的高度,甚至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真,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我们读《红楼梦》,觉得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比自己的哥哥、妹妹还要亲切,还要了解得深,这就显示了艺术的伟大的、精神的、现实的力量。

黑格尔进一步发挥说,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事物的神圣意义,人类最深刻的利益,精神上最普遍的真理,得到自觉和表现。

他说:“艺术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精神、理念通过物质形象表达自己。

”艺术性愈高,则愈需要精神化的物质形象来表达。

在黑格尔看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智慧、宗教的重要关键便是艺术。

黑格尔认为,精神的内容本身要采取适当的外在的、真实的、感性的形象表达它自己,所以艺术的内容题材是最重要的;形式的缺点,往往由于内容题材引起,而不完全是艺术家的技巧不好。

艺术的形式愈完美,它的思想内容就一定愈深刻。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黑格尔对艺术发展阶段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艺术也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精神战胜物质的过程。

1.象征艺术:这种艺术所体现的理念是模糊的、隐讳的,而其所用的感性材料和它的理念是外在的关系,是不协调的关系。

这种艺术,往往用某些象征性的形象暗示某些意义,譬如,用狮子表示威武,用龙象征帝王的美德,一句话,用动植物,用自然的东西,来象征神圣的东西。

在黑格尔看来,这是较低级的艺术,并且受了泛神论的影响。

据他说,象征艺术正是东方艺术的特点或缺点。

那么,在黑格尔看来,东方艺术当然是较低级的了。

这显然是他的民族偏见。

他不知道东方各族人民也是有极其优美的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的。

2.古典艺术:在这种艺术阶段里,精神和理念得到了较适合的表现,得到了较明确的表现。

一般都用人的形式来表现理念,如雕刻,以身体的感性形式作为表现精神的外衣。

这样就比象征艺术进步得多了。

它显示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客观的平衡,显示了青春、谐和、明朗。

但是,古典艺术没有表现严重的、暴风雨般的斗争,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3.浪漫艺术:这种艺术是用精神工具来表现精神。

就像逻辑学用概念来表现理念而成为最高科学一样,浪漫艺术作为最高的艺术,更偏重于主观。

象征艺术是偏重客观性,古典艺术是主客观的统一,而浪漫艺术则是偏重于主观性。

在浪漫艺术里,精神统率了物质。

内心生活、内心世界是浪漫艺术的内容。

因为理念是精神的,或精神化的,而表现在人的内心生活、情感和情意中,所以对于浪漫艺术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黑格尔说:“只有将艺术与偶然外在现象比,方才能说艺术是假象,现象与经过精神飞跃的艺术比,倒反而艺术是真相,现象是假相。

”按照精神对物质的胜利的原则,黑格尔对特殊的艺术形式也作了分析。

1.外在艺术:建筑:这是最低级的艺术,它只是以它的形式,暗示、象征理念。

这是一种感觉的、物质性的形式,譬如神灵降临、群众集合祈祷的庙宇等。

2.客观艺术:雕刻:在这里,材料得到更多的雕琢,精神更多地支配了物质。

3.主观艺术:是用色调、声音、语言来表达多样性的特殊化的内心生活、情调、情感、苦难,灵魂的波动等。

绘画:它重视觉,重色彩,用明暗、对称的方式表现美。

它的材料较少物质性,神灵本身以物质的形态出现,表现更多的精神性;并且材料、内容可以有无限多样性,不论自然的或精神的东西,都可用图画表现出来。

建筑和雕刻都是用立体的物质材料,而绘画则是用平面,就是说不要求感性的完备,从而在理性、精神上要高于建筑和雕刻。

它虽然仍是感性的,但已有了较深的主观性。

它否定了空间,把感性理想化了,由可见的转变为可听的。

由可见到可听的音乐,是由绘画到诗歌的过渡。

在精神性方面,音乐比诗歌还要低一等。

诗歌:诗与音乐虽然都利用声音、音调,但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是模糊的,不明确的;而声音在诗人手里,就成为确定的音调、文字、语言,以此来表达情感当更有力量。

诗是最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艺术,在诗里,美的想象得到最高的发展。

诗同时又是综合性的艺术。

诗有建筑的结构,有雕刻的刻划,又能歌唱,有音乐性,诗中又有画意。

诗不仅是综合性的艺术,而且还超出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黑格尔把诗歌又分成三种:史诗:是诗歌的儿童时期,它客观地描写自然和历史的奇迹和光荣。

抒情诗:主观性较强,因为它回到不可见的世界—一个人的灵魂,它带有浪漫的色彩。

剧诗:这种艺术形式,在黑格尔的时代是最流行的,如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都是以剧诗为主导的人物。

黑格尔认为,剧诗只有最文明的民族才能有,剧诗是再现历史、自然及人心中的情感、冲突、矛盾的过程。

最后我们应当提到悲剧,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最高的戏剧。

悲剧的成分据黑格尔说,是人物和动作。

悲剧的特点是非常人物的非常事变,结局是惊心动魄的惨痛。

这里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悲剧英雄何以会得到惨痛的结局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回答,这就是命运说和公理说。

不言而喻,黑格尔是赞成公理说的。

命运说以为客观世界无道德秩序,一切由命运决定,由此得出悲观的结论;公理说则认为客观世界有道德秩序,世界上存在着公道。

我们研究悲剧,必然涉及到伦理学、历史学,罪恶的起源,意志自由或命定、行动的责任,人生的意义等问题。

黑格尔认为,悲剧主要是冲突,而矛盾的对立就形成悲剧的冲突,矛盾的统一就是悲剧的和解。

黑格尔认为,理念同样在悲剧中,是人类基本的、普遍的、合理的主题,也就是统治人类意志与行为的精神势力。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人物都是伦理观念,如忠、孝、荣誉、爱情、责任等的化身,悲剧的英雄正是以强烈的感情、坚强的意志体现这种伦理的力量。

但是,每个悲剧人物都仅代表了一种伦理观念一个片面,悲剧就是起于两种片面的、互相排斥的伦理力量的斗争。

每一个悲剧英雄都有片面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这就包含了失败的种子。

这两种互相排斥的力量的斗争,其结局只能有两条:或者得到和解(有外力的和解及内心的和解两种),不至演成悲剧;或者不能得到和解,演成惨痛巨烈的悲剧。

在悲剧中,两种对立的力量同归于尽;但被摧毁的并不是伦理观念本身,而是那片面代表伦理理想的当事人。

这样,悲剧就体现了永恒的公正,使人觉得理性是公正的。

这意思就是说,在悲剧的全部过程中,全面(理性)通过对片面的否定而得到实现。

因为在黑格尔看来,片面的善,也可能变成恶;而恶,也可能作为达到善的手段。

尽管悲剧的结局是悲痛的,但它正是显示了理性的力量,证明了理性是无往不胜的。

黑格尔认为悲剧本身就得到和解,换句话说,悲剧本身就告诉我们,任何的片面性都是要被摧毁的,理性的威力是任何人违反不得的。

悲剧给人的是哀怜和恐怖的感情。

哀怜的是悲剧英雄毕竟还代表了一种伦理观念,恐怖的是理性的威力,人们必须更尊重理性。

悲剧虽然是否定,但终究通过永恒公理(理性)的胜利,冲突的最后归于统一,给人以肯定的结果。

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我觉得有两点是可以批评的:首先,悲剧主角,并不一定都有缺点,也可能都是好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什么片面性;当然,祝英台的父亲是片面地体现了封建礼教的。

其次,悲剧的斗争,并不是两个伦理观念的斗争,而是忠奸的斗争, 片面性就是恶。

虽然无绝对的善和恶,但它们之间是有界限的。

我们不妨来总结几句。

黑格尔认为,精神除了实现并表现它自身的本质,回到自己本身外,没有别的外在目的,不完成别的东西。

这就是自由的、真正无限的精神——绝对精神。

在黑格尔看来,在充分自由中直观着它的本质的精神就是艺术、美术,虔诚默祷地表象着自己的对象就是宗教(狭义的),用概念思维地把握着自己的本质的精神就是哲学。

正如世界历史是客观精神或世界精神的体现一样,绝对精神体现、显现其自身于艺术、宗教、哲学中。

绝对精神是有限精神的真理,是有限精神的根源和推动原则,就如同宗教家说上帝是世界的原始本质、原始根源一样。

艺术要向哲学过渡,过渡到(回到)绝对精神自身的最高表现。

黑格尔说:“艺术产品的特殊性质已不复能满足我们的最高要求。

……思考和反省已经扬弃了艺术。

”又说:“从哲学看来,艺术是过去了的东西。

”黑格尔认为,对艺术或艺术理念加以思维的概念式的研究,就是艺术哲学。

从艺术自身的发展看,在批判继承与革新发展中,新生事物一开始往往是幼稚的,不完美的,人们常常以为它不能与曾经显赫一时的、早已存在的艺术形式相媲美,因此,面对着青黄不接的间隙,思古之幽情就更有市场。

这就又使“不平衡规律”和“平行规律”都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

例如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冷寂便是如此。

另外,我们认为根本不存在那种只要运用政治等上层建筑的力量扶植艺术,不管经济状况多么落后,艺术(指一般艺术状况)也能独立繁荣起来的不平衡现象。

请看恩格斯的这样一段精辟论述:“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

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支配作用是发生在各该领域本身所限定的那些条件的范围内……。

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资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这一作用多半也是间接发生的,而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则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

”在这里,恩格斯强调了上层建筑各领域的交互作用,并指出了经济的最终支配作用。

哲学是如此,艺术也基本如此。

应当指出,物质生产对艺术的作用,有时要比对哲学还更直接一些。

重视研究上层建筑各领域对艺术的重大影响是正确的,但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甚至以为只要政治开明,君王民主,艺术就可以不受经济的制约而独立繁荣起来,就未免荒谬了。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