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简介,戚继光事迹概括50字

生活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2-18 01:14:02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士杰,号锡山。明朝著名将领,官至东林都指挥使。他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抗倭名将、明代第一烽火台”。戚继光出身河南郑州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地方上的一位知名学者。他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后开始从军,历任边防将领,担任过苏州、常州、浙江等地的巡抚。

戚继光事迹概括50字

真临仙阁凌虚地,来读苏公海市诗。

不羡群仙浮海日,却思戚帅筑城时。

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一篇诗作,是他游览山东蓬莱时写下的。

这首诗将蓬莱著名的历史人文典故囊括其中,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艺术美感。

蓬莱是中国的“东方神话之都”,从秦始皇东巡求药到汉武帝御驾访仙,从白居易笔下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到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加之“八仙过海”传说与 “海市蜃楼”奇观,均维纱维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大海边的蓬莱真的“挺仙儿”的,特别是秦汉时期,在方士的鼓吹下,胶东半岛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至于吸引了秦皇汉武纷至沓来,寻找传说中的不死之术。

“真临仙阁凌虚地”,在很多古代传说故事中,蓬莱是专门出神仙的地方,在一些故事中,凡人经过修炼在这里羽化飞天,是得道升天的凌虚宝地。

“来读苏公海市诗”,海市,也就是海市蜃楼。

在蓬莱,“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故事传为美谈。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虽然在蓬莱只当了五天官,便被朝廷召了回去,但是苏轼在这五天里向朝廷建议解决蓬莱当地的“榷盐”问题,为蓬莱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

苏轼还有一首《海市》诗,他在诗前小序中写道,“予闻登州海市旧矣”,可见苏轼早就听说过蓬莱的海市蜃楼,一直不得见,甚是遗憾。

在蓬莱的几天里,苏轼到寺庙里发愿,希望见一见,还真的显灵了,老天为他开了“后门”,苏轼第二天再海边就见到了海市蜃楼。

“不羡群仙浮海日”,群仙浮海,也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民间传说早已家喻户晓。

不过,赵朴初先生却说并不羡慕八仙,那他羡慕什么呢?原来,蓬莱还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家乡。

“却思戚帅筑城时”,来到蓬莱,虽然神仙故事引人注目,但是大家最应该仰慕应该是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抗倭事迹。

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山东总督备倭,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四卫所,负责山东沿海备倭事宜。

戚继光到任后,看到当时山东沿海卫所士兵仅及原额的一半,且多疲惫老弱,纪律松弛,号令不严,战守无备。

戚继光深知用这样毫无纪律性的骄将惰兵应敌,是很难取胜的。

因此,他一上任,便从整顿纪律、训练士兵入手,全面治理军队,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两年多,成效显著。

山东成为当时沿海各省防倭最为成功的地区。

他的军事才能为朝廷所重,被认为是“良将”。

后来,“戚家军”彻底扫清了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倭寇。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