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做朋友 分手后关系反而更好了

生活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1-16 03:22:02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分手做朋友

在分手的时候你还一定要先把自己定位在具体的普通朋友的位置上。因为,假如大家不能成为普通朋友,那么必然会成为路人或仇敌。假使可以变成仇敌,那还行一点,说明彼此之间的感情是深的,才会恨之切。最懂对方的就是最了解对方的过路人。慢慢地,每个人都将彻底分开,分居过日子。所以,只有作为一个普通朋友在他的身边,才能让每个人的感受都留一丝生机。假设他和你说分手了,那么你也是默认的。假设他说,你在哪里做得不好,所以他才会想离开,那你也不用去争论。每个人的分歧都能消除,减少另一方对你的抵触,那么你也能将自己降格为普通朋友。

分手后关系反而更好了

在今年4月份的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中,女主角三次结婚、三次离婚,与三位前夫和谐共处:开「前夫会议」、在樱花树下一起荡秋千……国产综艺《再见爱人》,则把三对已经离婚 / 处于离婚冷静期的夫妻凑在一起,开启一段为期18 天的旅行。

在所有参与者中,超过九成的人认为前任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相较于负面、快乐、短暂和浅显,前任给自己带去的影响更偏向于正面但痛苦,长期且深刻。

但在我们的采访中,分手后,他们跟伴侣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好了,他们会把这种「分手,但仍然保持亲密关系」的关系称为「薛定谔的关系」。

」他认为,这种难过的情绪并不是提示我们复合,而是要放下,不要被这段关系困住,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情感。

但问题是,在「喜欢且舍不得对方」却「被现实原因困住」的情况下,「在一起」与「放下」之间,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如今,也有一些被「关系」、「现实」、「生活」阻碍的恋人,他们选择果断抛弃关系,但绝不放下这段情感。

@一把伤心泪 女 24岁我和前男友把我们的关系称为「薛定谔的关系」—— 不是男女朋友的关系,但是会做情侣之间的所有事。

我们分手之后的相处模式和谈恋爱时没太大区别:频繁聊天、分享生活、讲心里话、聊性;看到适合对方的东西,忍不住买下送给他;和他不在同一个城市时,我们想念对方的一切。

在分手后,我们还继续同居了一个月。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没有「他是我男朋友」这种身份关系的束缚,我们对彼此的要求更少了。

我会觉得, 男女朋友的身份,就像结婚证一样,把爱情关系具化了,也把两个人的利益绑定了,反而成了一种束缚,让爱情没那么纯粹。

前男友家里很有钱,他也是一个很佛系的躺平啃老的人。

他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做一些自己想做但无用的事,并且坚定「我不努力了,我就当个废物也挺好」的想法。

这是我欣赏并羡慕他的一点,他很洒脱,可以跳出我一直受困的「奋斗道德」框架。

事实上凭借我父母的条件,我也勉强可以啃老,可我做不到心安理得。

在这方面我是一个被社会规训得很好的人,我需要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也需要获得世俗的认可。

所以我既羡慕他,也忍受不了他——刻进骨子里的「奋斗道德」让我无法接受一个一直啃老的人作为我的男朋友。

尽管啃老这件事本身,可能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同居时我们俩的生活也一团糟。

我有轻微洁癖,忍受不了垃圾乱扔。

他尝试过迁就我,在每次做完饭,认真收拾垃圾,但是达不到我预期的洁净程度。

一起生活的确是一件消耗爱情的事情。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从一顿饭到一只垃圾袋。

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在事实层面他的一些做法或者习惯令我痛苦,另一方面,我不想改变他、更不舍得磨平那些最初吸引我的棱角。

所以,结束男女朋友的身份,是保护我们感情的一种方式。

如果他不是我的男朋友,他乱丢垃圾、他在哪个城市、他会不会一辈子啃老,我都没关系了。

抛开关系的束缚,我们只是互相吸引、互相取暖的两个人,我们只是不想让对方在自己的生命中完全消失。

如果我或者他以后的伴侣不介意,我希望我们能在不过多打扰对方的情况下,保持精神上的联结,永远都不要「老死不相往来」。

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除非是前任心理学中的脚本理论中有一种「友情模式」:两个人在一起之前的交往方式,可以迁移到分手之后,不用再创造新的交往方式。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交往的不确定性,不用再想「我还能约 Ta 吃饭吗?」「我要如何和 Ta 开启对话?」之类的问题。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对伴侣在恋爱 / 结婚之前就有深厚、长久的友谊,那么在分手之后,他们也更倾向于继续维持这段友情。

@芋仔 女 27岁我和前男友的关系有多好?我、他的前女友,曾是合租室友。

我、他、他的现女友,一起组队打游戏。

我、我的某位约会对象,为他和他暧昧的女生出谋划策。

和前前前任是高中同学,认识 9 年、恋爱 5 年。

在我心里,他是一个没有人可以替代的默契朋友、一个见证了「我,如何成为现在的我」的亲人。

当初分手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来的规划不一致:我在上海找到了工作并打算长期发展,但他要在家乡考公。

我们彼此都对短暂的未来下定了决心,并且也认为,对方的选择,更适合 Ta 的性格。

你知道吗?我们连分手都是默契的。

然后他真的打过来了,说我们分手吧,我回他「好」。

没有争吵、没有冷暴力。

我的失落也在意料之中。

我们并不会因为「前任」这个看上去暧昧的身份而尴尬或者有所保留。

我真的是太了解他了,我说他的人品没有问题,你只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适配程度。

你不用担心暧昧时期他的犹豫,他的性格是喜欢就主动撩,撩完又怂,就是这么狗的一个人……有一次,我和一个男生约了周末野餐。

我发现他对这个公园的地形非常熟悉,不用看导航就知道路怎么走,还知道哪里人少、哪里人多。

他告诉我为了这次约会,他之前来过这里,并且昨晚看了最新版本的地图。

我把这个小技巧告诉前男友,以后约女生这样做,非常加分。

从人的一生来看,5 年或许并不算长,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段人生的「过渡期」。

我们对爱情、工作、生活、未来的期待,我们遭遇到的失落、困惑,在那几年集中爆发。

读书时,我父亲的工作出了变故,整个家庭出现了危机。

那时候我既要读书、又要找工作、还要操心家里的事情,整个人焦头烂额。

而他稳稳承接住了我的所有情绪。

他读军校的时候,非常不适应那种环境里的「人情世故」,甚至出现了抑郁倾向。

我是他第一个告诉、也是唯一告诉的人。

我们几乎参与了对方30岁之前的所有人生重大节点。

「共同经历」带来的熟悉感和青春滤镜很重要,也是我们建立长期亲密关系的基础。

过年回家的时候,在小城市,几乎一出门就很容易遇到熟人。

我和他一起逛街,碰到老同学,他们会起哄:你们复合了吗?你们是不是要复合?你们什么时候结婚?我很清楚,就算之后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我也不会和他在一起了。

在那段岁月中的他和那段岁月本身,在日后都没有办法被任何一个人、一段经历取代。

前任不仅意味着前任,也意味着「以前的我」以及「我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我」。

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我们回不去了,也不必回去。

爱情这个词,层面有一点单薄「家庭生活中要采取什么行动,必须是要么夫妇感情完全破裂,要么夫妻生活和和美美。

如果夫妻关系还能凑合,既不是前一种,又不是后一种,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行动。

许多家庭年复一年过着老一套生活,夫妻双方都感到厌倦,但是没办法也没变化,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感情既没有彻底破裂,也不和睦融洽。

」——《安娜·卡列尼娜》@波吉冲鸭 女 24岁我大胆把我已经离婚的爸妈关系称为「新前任关系」。

其实从我有记忆以来,他们的关系就不好,「父母爱情」在我这里的存在感几乎为 0 。

他们会因为一道菜争执:我妈把姜切成片状,她觉得「显眼,不吃姜的人可以很容易挑出来」,但我爸不满,他觉得应该切成细丝,因为「吃姜对身体有好处,切得细碎拌在菜中,不知不觉就吃了。

」他们会因为「空调不合」吵架:夏天的时候,我妈怕热,必须整夜开空调才能入睡;我爸怕冷,一直开空调的话会被冻醒或者冻感冒,而且他总感觉「空调吹出来的风是带着寒气的,伤身体。

」最后,这些争吵常常以「饭桌上还有孩子」、「隔壁房间还有孩子」而匆匆结束。

到后来,他们之间一点点小事、一两句话都会引爆情绪,所以干脆持续性冷战,不说话,也无话可说。

这种互相的怨恨是积攒已久的,出轨、丧偶式育儿、生活习惯不合、三观不合、婆媳不和……大概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夫妻问题在他们之间都有发生过。

同时他们的性格都是相对内敛、善于隐忍的。

所以我爸和我妈很少会剑拔弩张地大打出手的,但只要他们共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僵硬的、冰冷的气氛。

可是离婚之后,他们的关系明显变缓和了,甚至有许多微妙的默契。

现在他们分开住,我妈不会开车,如果她需要去比较远的地方或者下雨不好打车,我爸还是会接她。

家里的煤气、水管坏了,我爸也会主动来修。

」这种提醒在以前是没有的。

他们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那些憎恨好像随着「离婚」两个字变得轻飘飘了。

因为没了婚姻关系的束缚,也因为距离感,反而更轻松地相处。

没想到我妈的第一反应是:这些夫妻都是半只脚踏入娱乐圈的人,有钱,所以少了许多因为物质匮乏而带来的争吵,也不会因为经济这个因素,在离婚时有所犹豫。

她说,站几十年后回看,年轻时候的儿女情长好像是有点微不足道的。

纯粹的爱情太奢侈了,或者说,对于前任、前夫,爱情这个概念,还是有一点单薄。

前任在本质上也只是人和人的一种关系。

他们曾经因为「在一起、更快乐」而产生一种关系,现在因为「分开了、更舒服」而产生另一种关系。

爱情、亲情、友情是可以掺杂的,喜欢与憎恨、熟悉又陌生也是混合着的。

只是,你温暖我,我也温暖你,人活这一辈子,要有情有义。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