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 内举不避亲原文及翻译

历史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1-04 19:10: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是祁黄羊说的,意思是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的就是祁黄羊,【释义】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指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不掺杂个人好恶。古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郡令,谁适合去补这个缺?”

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

依着他任命了解狐。人人都说好。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法官,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

他回答:“祁午适宜。”

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

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说:“很对。”

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人人都称赞。

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什么意思

正确的说法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意思为: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指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不掺杂个人好恶。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在工作当中都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公平的,也都是会更好的去让人才发挥到他的作用。

“外举不必仇,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你好!“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出自春秋时代,晋国一位名臣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他举荐县令提出与自已有仇的人,他举荐朝中执法官员提出自己的儿子,表现出了胸怀国事、公道正派、荐贤举能的优秀品质。自己的亲人是贤才,举荐他们当官,并不因为是亲人而回避他们;自己的仇人是贤才,举荐他们当官,并不因为是仇人而回避他们。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核心是无论亲人仇人,只要是贤人,就应该得到举荐。

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公正是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公正才可以做到无私,才会有"无私天地宽"的豁达,才有能力勇气去"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有具有公正的品质,才能够客观地在选拔、推荐、使用人才时才能不被各种虚幻的假象迷惑、左右,坚持"唯才是用"的原则。

希望多一些“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管理者!

内举不避亲外比不聚仇

意思就是:选拔人才时,对内不因关系密切而有意地回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因个人私怨而恶意地排除自己的仇敌。

出自《韩非子·说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

译文:选拔人才时,对内不因关系密切而有意地回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因个人私怨而恶意地排除自己的仇敌。正确的言行出现在谁身上,马上就提拔谁;违法的言行出现在谁身上,马上就惩罚谁。所以,贤能的人就得到了进用而奸邪的人只会被斥退,这样君主一有举动就能使天下各路诸侯都服从。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