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波发生器,最简纯正弦波电路图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4-02-18 02:19:02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正弦波发生器

220V 50HZ正弦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过振荡电路转换成上万HZ的交流电,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产生无数杂乱无章的小磁场,使得线圈盘上方放置的铁质锅具中的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互相碰撞做功,动能转化为热能。物理学对热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之和。 如果没有底面积适当的铁质锅具,就不能实现加热。所以电磁炉都设置有检锅电路,经检锅变压器次级感应出随初级电流大小而同步变化的电压。经全桥整流,滤波。电阻分压,再滤波后送到CPU相应功能脚上检测。 在无锅具时,线盘和谐振电容震荡时间长,能量衰减慢,流过检锅变压器初级电流较少,检锅变压器次级电压就低,CPU判断无锅。有锅具时,由于有合适材质的锅具的加入,线盘和谐振电容之间的震荡阻尼加大,能量衰减快,在检锅变压器初级变化的电流大,在次级感应出的电压大,CPU判断有锅。 IBGT的C极高压脉冲经电阻分压后送到LM339内部的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脚。而同向输入脚由电源经过电阻分压,输入一固定的电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器。在1脚输出与6脚相位相反的同步脉冲送到CPU相应的检测功能脚上。无锅具时,线盘和谐振电容的自由震荡时间长,能量衰减长。在单位时间内,脉冲个数少,在有锅具时,由于锅具的阻尼加入,能量衰减很快,单位时间内脉冲的个数就比无锅具时要多很多。这样在比较器的1脚也就输出了同步的脉冲。CPU根据脉冲数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有合适材质的锅具

最简纯正弦波电路图

这个机器,BT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以前因为PCB设计得不好,打了很多样,花了很多冤枉钱,常常是PCB打样回来了,装了一片就发现了问题,其它的板子就这样废弃了。

所以这次画PCB时,我充分考虑到板子的灵活性,尽可能一板多用,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哈哈。

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

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

上面是SPWM驱动板的接口,4个圆孔下面是装H桥的4个大功率管,那个白色的东西是0.1R电流取样电阻。

二个直径40的铁硅铝磁绕的滤波电感,是用1.18的线每个绕90圈,电感量约1MH,磁环初始导磁率为90。

上图是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用的是KA3525。

这次共装了二板这样的板,一块频率是27K,用于普通变压器驱动,还有一块是16K,想试试非晶磁环做变压器效果。

这是SPWM驱动板的PCB,本方案用的是张工提供的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输出部分还是用250光藕进行驱动,因为这样比较可靠。

也是为了可靠起见,这次二个上管没有用自举供电,而是老老实实地用了三组隔离电源对光藕进行供电。

因为上面的小变压器在打样,还没有回来,所以这块板子还没有装好。

本方案中的SPWM驱动也是灵活的,既可以用单片机,也可以用纯硬件,只要驱动板的接口设计得一致,都可以插到本方案的功率板上,甚至也可以做成方波逆变器。

因为这管子比2907稍便宜点,所以我准备试一试。

H桥部分的大功率管,我有二种选择,一种是常用的IRFP460,还有一种是IGBT管40N60,显然这二种管子不是同一个档次的,40N60要贵得多,但我的感觉,40N60的确要可靠得多,贵是有贵的道理,但压降可能要稍大一点。

这是TO220封装的快恢复二极管,15A 1200V,也是张工提供的,价格不贵。

我觉得它安装在散热板上,散热效果肯定比普通塑封管要强。

这次的变压器用的是二个EC49磁芯绕制的,每个功率500W,余量应该比较大的,初级并联,次级串联。

用二个变压器的理由是:1,有利于功率的输出,2.变比小了,可能头痛的尖峰问题会少一些。

这几天是马不停蹄地在做,因为年底,杂七杂八的事情总多一些,希望下个星期能上电试机。

因为经常要在散热板上钻孔,还去买了一个小台钻。

2010年2月3日:今天对前级进行上电,第一次没有成功,空载电流近1A,查到是变压器的原因,后来换了磁芯,空载降到360MA(每个变压器180MH,基本可以接受),可见磁芯的重要性,而现在要买到几付好的磁性实在太难了。

所幸的是D极波形很好,这次的变压器应该做得还可以了,参数是:初级3+3,用0.2*29的铜带,次级44T,用0.74线二根。

下一步准备为前级加载,因为一台逆变器,能不能输出预定的功率,前级质量是决定因素。

只因那个大功率的开关电源还有一点小问题要解决,所以,加载可能还要过几天。

这照片上的稳压电源上显示电流为450MA,因为并不是完全空载,我在高压处挂了一个LED,用150K2W电阻降压,这个指示电路要消耗近1W功率,约增加90MA的电流。

2010年2月6日:今天对前级进行加载实验,前级为开环,也没有装储能电感,分二步:第一步:加载约630W,负载是一个200R、1KW的大电阻,这时工作电流为54.5A。

连续工作一小时,散热板和190N08大功率管及变压器只有微温,D极波形还比较好,尖峰刚露,不明显,这时母线高压为356V。

第二步:进一步加大负载,又挂上了二个串联的200W灯泡,这时工作电流77.9A左右,此时,实际输出功率在900W以上了,母线高压降至347V,D极波形有一路能看到明显的上冲尖峰。

工作半小时,散热板温度为45度, 4个190N08管壳温度:3个为46度,有一个为51度,变压器也有点热。

但快速二极管一点也不热。

如果要逆变输出1000W,前级起码要能输出1100W左右,从今天情况来看,温升好象快了些,温度主要集中在大功率MOS管和变压器。

因为这样的结构,换管子很麻烦,本来想把190N08换成2907,做一个对比实验。

变压器热,我还是认为磁芯质量不过关,因为在900W时,每个变压器单边绕组的电流不到20A,我用的是0.2X29MM的铜带,有5.8个平方MM,电流密度只有3A多一些,初级绕组是不应该发热的;次级有0.74X2,900W时流过的电流不到3A,也不应该热。

看来磁芯实在太重要了。

明天准备用风机对散热板进行主动性散热,加载到1050W以上。

2010年2月7日今天又继续加大负载,再用二个150W灯泡串联接上去,因为考虑到大电流时线路的压降,把电源电压调高了0.2V,为12.4V,但到线路板还是只有12.1V(我的电源线是用二根10平方并联的)。

开机后,工作电流达到98.7A,母线电压为345V,母线电流为3.151A,此时,实际输出功率为1087W。

D极波形上的尖峰有点加高,达到45Vpp(因为我在设计PCB时,没有考虑用吸收回路,再加上尖峰也没有达到管子的耐压值,所以也就不去理它了)。

此时,功耗达到了1194W,前级的实际效率只有91%了。

变压器温升很明显了,因为我在散热板下面放了一个小风扇,所以,管子的温度一直在40度以下,我只让它工作了约20分种。

小结:前级的实验并没有结束,我还想用纳米晶磁环做一次实验,但年内肯定是没有时间了,过了年再试了。

看来BT在12V时,要提高功率和效率,瓶颈主要是:1.变压器,包括磁芯质量,绕制数据及工艺等;2.大功率MOS管,内阻一定要小;3.布线及结构,我PCB反面大电流路径都有15-20MM宽的铜箔,填锡达2MM,还加焊了几根4平方的铜线,结构方面主要是散热一定要顺畅,加小风扇是很好的办法。

2010年2月9日今天的工作本来想把RU190N08和2907做一个对比测试,测试这二种管子在不同输出功率时的效率情况,于是,先调整了各种测试仪表,先把已经装在板子上的RU190N08做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看来黄工的这几个管子还是算挣气,一路测下来,效率情况良好。

接下来就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换管子,装上了4个全新的IRFP2907,本是兴冲冲开机,希望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失败!在挂上1号负载时(二个150W灯泡串联),工作电流达41.5A,输入功率达523.3W,输出功率为283.4W,效率仅为:54%。

这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结果,2907管子很快发热。

在百思不解的情况下,查看D极波形,居然出现了长长的尖峰: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波形,肯定是怀疑变压器漏感太大,但我这二个变压器在用RU190N08时,工作得很好,在挂1号负载时,根本看不到尖峰。

我再测G极波形,发现驱动方波全部变成了梯形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2907的驱动功率不足所致。

看来2907的结电容远远大于RU190N08,用3525直接推动4个2907有点困难。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把栅极电阻从原先的20R换成了10R,再开机,这时,在同样负载下,电流下降为28.3A(用RU190N08时只有21.9A),欠激是肯定的了,因为我的驱动板上没有装图腾柱输出,现在只好等重新做了驱动板再试了。

(驱动功率不足,D极会出现长长的尖峰,这可是第一次遇到,长见识了啊!)上图是栅极波形,这时电阻已经换成10R,在用20R时情况还要糟很多。

上图是从3525的11、14脚上测到的波形,已经有点变形。

2010年2月11日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重新画了一块带图腾柱输出的DC-DC驱动板,但过年了,没有地方能打样了,郁闷啊,哈哈,过年了,什么都停了,厂停了,快递停了,所以,我很不喜欢过年!2010年3月1日过完年了,这里老寿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带图腾柱输出的DC-DC驱动板的PCB终于来了,今天装了一块进行试机。

因为加了图腾柱输出,所以2907欠激的情况大为改善,但空载电流却比用190N08时要大很多,不去管它了,继续实验下去。

下面的表格是2907和190N80的工作情况对比下图是用2907时的空载波形:下图是用2907时,前级输出1100W时的波形照片:从上图可以看出,空载和满载时的波形差不多。

现在有二个问题弄不明白,请各位探讨:1.在变压器相同的前提下,用不同的功率管,D极的波形为什么会大不相同,用190N08时的尖峰要明显比用2907时要小,是不是结电容大小不同引起的?2.用双变压器的前级,用2907时的空载电流接近1A,而用190N08时不到400MA,是什么原因?小功率时,190N08的效率比2907要高,但在最大功率时,2907稍有优势。

但发热量,2907比190N08要小一些。

2010年3月2日下图是今天刚装好的SPWM驱动板,经测试工作正常。

2010年3月4日今天把SPWM驱动板插上去了,一开机,保护电路竟然误动作,蜂鸣器嘟嘟做响,后来请教了张工后,改了几个元件的数值,问题就解决了。

本来准备明天继续加大负载到1000W左右,可是发现了一个问题,稳压部分不工作,调电位器没有反应,一查,发现是那个漂亮的取样变压器竟然没有输出,郁闷啊,因为要换变压器,就必须把整机全部拆下来,二个小时还不一定弄得好,烦啊!下面是几张照片:上图是整机工作时的情形上图是装配完成的整机样子上图是输出波形,真的很漂亮,看来张工的TDS2285精度不错。

2010年3月5日今天是学雷锋的日子,我的1KW逆变器也进入了尾声阶段。

先花了近二个小时检查不稳压的原因,终于查到问题的症结,是一个PCB毛剌把取样变压器的次级接地了,可能是0.6W的变压器阻抗实在太大了,居然没有烧掉。

对PCB做了处理后,开机稳压功能就正常了,把空载输出调到230V左右,一切OK!下午去买了几个灯泡,慢慢加大了负载,直加到1000W以上,连续工作了30分钟,除了高频变压器有点热,其它一切正常(散热板下面放了一个小风扇)。

下面是照片:在1039W输出时,效率大约为90%--90.5%,从变压器发热情况看,我这台机器的效率瓶颈应该在变压器或变压器磁芯,如果有质量好的变压器,效率还可以提高些。

电参数仪显示1035W,在1035-1039之间跳动。

这是1000多W输出时的波形,还是非常漂亮!2010年3月8日今天是妇女的节日,首先对网上的全体美女致以节日的敬礼。

今天做了二个工作:1.我对前级DC-DC升压部分进行了调整,调R12使HV高压空载时限止在370V,这时,空载电流从近1A下降到160mA,加上SPWM驱动板的140mA,总共300mA。

2.试带了感性负载,手边只有一个600W的角向磨光机,试带了一下,发现波形和带灯泡时一样,没有出现变形毛刺等。

现在正在想:哪里有100升左右的冰箱,试试能不能启动。

2010年3月11日今天在朋友的厂里,试了逆变器的负载能力:1.先启动一个100升的小冰箱,没有问题,二话没说,一下子就启动起来了----成功!2.接着试启动一支1000W的小太阳,冷阻很低的,一上电,闪了一下,我认为不行了,谁知一闪过后,竟然成功点亮了,哈哈,还不错。

3.又接上一个大功率的冲击电钻,启动很顺利,而且冲击时力量很足。

4.最后,朋友从仓库里拖出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不知是多少功率,一插上去,逆变器翁的叫了一下,没有启动,可能是功率太大了,相当于短路,高压保险丝烧掉了,但逆变器没有坏。

DC-DC驱动板电路图 2.功率主板电路图:功率主板电路图 3.SPWM驱动板,用张工的TDS2285芯片:SPWM驱动电路很多文件发不过来还请打开下方链接查看文件:链接:>。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