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花瓷,苏麻离青的产地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4-02-14 06:39: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景德镇青花瓷

申遗了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它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景德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苏麻离青的产地

永宣时期所使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料;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所使用的为国产平等青料,又称坡塘青;晚明的嘉靖、隆庆、万历所使用的为进口回青料配以石子青。

那么,分析清楚“苏麻离青”一词的来历,对研究元、明青花瓷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至正 青花龙纹象耳瓶“苏麻离青”最早被人们认识,是王世懋所著成书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窥天外乘》。

书中写到:“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

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

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至成化间,所烧尚五色炫烂,然而回青未有也。

回青者,出外国。

正德间,大珰镇云南得之……”元至正 青花龙纹象耳瓶铭文清代,朱琰的《陶说》(1774年成书)、唐衡铨的《文房肆考》(1778年成书)、兰浦《景德镇陶录》(1815年成书),这些书中则均将“苏麻离青”误写为“苏泥勃青”。

据兰浦的记载,这种误传可能开始于明朝闽人温处叔的《陶纪》。

明永乐 青花冰梅壮罐由于史书记录的不准确,再加之历来的传说演绎,致使今天绝大部分研究青花瓷的学习者普遍认为永、宣时期所用青料是郑和下西洋时期从伊斯兰地区带回来的,这一观点更多的是受到《中国陶瓷史》中“这时期所用的青料,是郑和出航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来的所谓‘苏麻离青’”的影响。

而通过近些年学者们的研究,还有人更加精准的将“苏麻离青”的产地确定在伊朗地区。

但当我们查阅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以及路线图后我们会发现,郑和的船队前三次出海,并未到达过伊斯兰地区。

假如这一时期的青花瓷,所用是从伊朗带回的青料,那么可以说在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出青花瓷也应该是在永乐十四年以后的事情。

则郑和前三次下西洋送给沿途各国的青花瓷又是用什么烧造的呢?景德镇从洪武二年就设御窑厂烧制瓷器,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十四年共约40多年的时间,在这一期间所烧造的青花瓷又该怎么解释?这一期间所用青料来自何方?郑和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之说便难以解释。

明成化 青花梵文杯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青料发色浓艳、蓝中带黑;纹饰中常伴有深入胎体的黑褐色大小不同且不均匀的斑点,用手抚摸有高低不平感觉,俗称“咬胎”的现象;釉色普遍发青色、青灰色,釉质肥润而多不清澈,釉面伴有鬃眼。

明万历 青花福寿纹罐 天津博物馆藏但到了明中晚期时,青花瓷器便不存在以上特点,发生较大区别。

因此业内进行反证,称元代及永宣时期正是使用了“苏料”才出现了以上的特征。

此种青料的化学成分中呈现“高铁低锰”的现象,与中科院用科学仪器分析这一时期的青花器上的青花用料,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元 青花花卉纹大罐 故宫博物院藏以上的结论是通过对瓷器直观观察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但并未对瓷器生产、烧造过程加以研究分析。

而胎泥的冶炼、青料的加工、绘画的技法、烧窑温度的控制等诸多因素,对一件瓷器的表现,均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今在景德镇的工匠艺人及学者认为,所谓进口“苏料”的所有特点,都是生产烧造过程中产生的,与青料的产地无关。

甚至更直接的认定,这一时期所使用的,就是国产青料,否定进口青料一说。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