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排名 少将排名顺序

百科达人 | 发布时间:2024-01-28 02:09: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上将排名

秦国:白起秦国的武将多如过江之鲫,不然也不可能靠着武力镇压成为最终一统六国建立封建帝制的那个国家,但在秦国所有武将中,有一个人的成就是所有人公认的,那就是白起。白起与王翦同为来自秦国的战国四大名将,但白起却是秦国唯一的“武安君”。武安君是什么?以武安邦,是为武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是秦国最尖锐的一柄刀刃,一生驰骋戎马,攻略城池70多座,还有个“人屠”的外号。可惜功高盖主,秦昭襄王怕自己的继承人压制不住白起,因此将其赐死。赵国:李牧除开秦国外,战国时期将领最出名的国家应当就是赵国。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武将都如此能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都需要抵御北边的匈奴,这些将领都是通过与匈奴对战训练出来的。李牧之于赵国,更甚于白起之于秦国,白起是攻略城池,李牧是固守边疆。作为赵国最能打的武将,李牧先是在北部边境抵御匈奴,之后又去抵御秦国,被封为赵国的武安君,是赵国危难之际唯一的支撑,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如此赫赫威名同样引来了赵王的猜忌,秦国只用一个离间计就让赵王自断双臂杀害李牧,赵国也随之灭亡。楚国:项燕楚国虽然国土面积广袤,也曾一度称霸战国,但要论顶级名将,似乎还真差点了,私以为也就项燕在名气以及能力上会稍微好点。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将领,到了项燕这一代也算是继承了家族的“事业”。可惜这个时候楚国哪怕仍然实力强横,但跟秦国还是无法相媲美,秦国横扫六国的脚步无人能阻。但不管打不打得过,该打还是要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亡国吧?于是项燕领命而出,并在公元225年大败秦将李信,让秦国在剿灭六国途中难得吃了个大败仗,楚国也因此成为了其余六国中最难打的那个国家。但是很快嬴政换上了名将王翦,跟战国四大名将相比项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双方兵力与实力的差异,楚国最终被破,项燕自尽殉国。燕国:乐毅燕国不仅有太子丹,还有名将乐毅。说实话乐毅的能力在战国名将中属于被低估的那种,毕竟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不算什么强国,之前面对齐国的入侵还连连败退,成就了齐将匡章之名;但乐毅一登上战场,立刻率领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仅剩莒城、即墨,还打出了以少胜多之战。但可惜同样是功高盖主,燕昭王去世后,登基的燕惠王从小就看不顺眼乐毅,这让齐国找到空子施展反间计。乐毅心灰意冷懒得跟燕惠王掰扯,干脆出走离开燕国,最终死于赵国。齐国:匡章齐国最出名的两大名将匡章跟田单都是跟乐毅差不多时期的人物,匡章伐燕,乐毅伐齐,田单再施展反间计,可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不过如果要在匡章跟田单中选一个最能代表齐国的,我大概会选择匡章。匡章一开始并非武将,他是个文人,师从孟子,结果莫名就跑去打仗,还率十万大军直指燕都。打完了燕国又去打楚国,在垂沙之战中大胜而归,让楚国衰落了好一阵子,之后又跑去攻打秦国,直接攻破秦国函谷关,秦国被迫求和。这些功绩称他为齐国第一名将,真不算夸张。魏国:吴起吴起,战国顶级人才之一,不仅能打,还能变法,放在秦国至少也是个王翦、商鞅相加的水平。只不过能力突出不代表一生顺遂,吴起这一生实在是太不顺了。吴起本是卫国人,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贵家庭。但可惜天生不是走政治的路,最后钱花了名气赔上了还一事无成,就连学习个儒术还被断绝师徒关系。一气之下的吴起决定跑去鲁国打仗。鲁元公一开始也算重用吴起,但随着猜忌之心的萌发,吴起无奈离开鲁国,去到魏国求发展。在魏国时期是吴起的高光时期,既大败秦国,使得秦惠公五十万大军都吃败仗而归,又攻伐齐国,一路打到灵丘,“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战绩赫赫。然后他就又被害了,不得已从魏国逃到楚国。虽然楚国是吴起经历的最后一个国家,但由于他在楚国更多的功绩是在变法上面,所以在武将方面的成就还是将他归到魏国。韩国:无不是不想选,但韩国作为夹缝中生存的国家,面对来自楚国、秦国、赵国等等国家的威胁,今天被这个打明天被那个打,除了申不害变法以外实在没有什么突出功绩,武将方面也没什么人才。

少将排名顺序

一、少将军衔的评定经过近两年的准备,1955年我军终于开始了实行军衔制度的实施工作。

1955年1月12日,总干部部颁发《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要求全军各单位对之前所做的干部军衔鉴定进行修改、补充,新提拔的干部要补做。

将官军衔应于4月底以前报军委评定,之后呈国务院总理批准。

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

1955年3月下旬,总干部部召开干部部部长座谈会,研究、讨论军衔评定工作的相关事宜。

其中在少将军衔评定上,除落实军委《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中的规定外,专门就正师级干部评定为少将军衔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最后提出正师级干部,“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者,才可评为少将”:“(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伍,现任正师级以上职务,德才较好,或德好才一般,历任团、师职务较久者(1940年以前任团职,1946年以前任师职,1949年以前任正师职)。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伍,现任正师级以上职务,德好资深(内战时任团以上职务,抗战时期及以后不低于所列任职年限;或曾创有功绩),但目前因年龄、身体、文化等条件的限制才稍弱(或较弱)者。

(3)抗战初期入伍,现任军级职务,德才优秀,历任团、师职务较久者(不低于所列任职年限)。

”4月1日,总干部部将上述内容上报中央军委并中共中央。

全军各大单位按照军委部署,以1955年1月的编制人员为准(包括学习、病休人员在内),于1月下旬开始了干部军衔的评定工作。

结合两年来的评衔准备工作,各单位经过认真研究,首先完成了中将以上人员的评定。

3月开始进行少将人员的评定,并按要求于4月底前将评定出的少将人员上报总干部部。

总干部部会同总政治部干部部,对各大单位上报的少将人选,进行逐个审定,该项工作由赖传珠(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徐立清(总干部部副部长)、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王宗槐(总政治部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等负责主持。

他们本着对每一个干部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细致而紧张。

对待出现的问题,认真核查落实,公平合理的予以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则报请彭德怀、罗荣桓最后定夺。

做到了使评衔即调动了干部积极性,又增强了团结的目的。

经过几个月艰辛工作,最终落实了全部少将人选。

8月1日,总干部部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徐立清向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呈报了修订后的拟授予少将人员的名单。

经中央军委研究、审定,9月16日,国防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将级军官授衔名单,其中少将为801人。

同日,国务院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中审议了国防部上报的将级军官授衔名单,关于少将人选,因故减掉3人,最后确定为798人。

9月20日,总干部部根据国务院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审议后确定的将官名单,向国务院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上报了少将以上军官授衔名单《元帅、将官名单》。

《元帅、将官名单》中少将名单的排序,是按照1955年1月时的全军编制单位进行排列的。

1955年上半年,全军的单位变动、隶属关系调整和干部的调动、学习等都很多,但名单并未因这些变动而变化,仍按调整前顺序排列。

排列的顺序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单位层次:按当时全军编制序列,分为五大系统:军直总部(军委办公厅、各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财务部、训练总监部)、军直院校、军兵种(八大军兵种:空军、海军、防空部队、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公安部队)、大军区(六大军区: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军区)、志愿军;十七个大单位:军直总部、军直院校、空军、海军、防空部队、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公安部队、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志愿军。

第二,级别层次:在各大单位内,再按干部级别(即军队级别),由高到低排列,即准兵团级、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正师级,无军队级别者排在最后。

第三,行政层次:在每个级别内,按先军事干部、行政干部,后政治干部的顺序再来排列。

第四,职务层次:每个级别内具体排列中再根据干部职务的高低等,在先军事、行政干部后政治干部的排列原则下,分成几个部分轮次排列,若职务间没有差距的,则直接按排列原则排列。

9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予将军军衔的命令,共授予少将798人。

新中国首批人民解放军少将诞生。

二、军委直属各部首批授予的少将1955年军委直属总部,正经历着从三总部体制向八总部体制变化的确立过程。

新中国成立前,军委三总部隶属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

1949年10月开始先后改隶于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改称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1949年10月)、总政治部(1950年4月)、总后方勤务部(1949年11月)。

总参谋部在开始时并不是一个军委实体部,而是由军委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直接领导和协调一些军委直属部门。

从1952年起军委直属的一些部门开始逐步划为总参的二级部,总参谋部也开始逐步成为一个实体部,到1955年总参谋部下辖10个部、3个局。

从1950年4月起总政治部、总后方勤务部(6月开始)分别开始建立完善工作机构,到1955年,总政治部先后建立8个部、2个院(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1个杂志社;总后方勤务部先后建立9个部、2个局、1个办事处。

同时,三总部还分别建立了部属的院校。

1950年9月,军委增设总干部管理部,掌管全军的干部工作。

1952年7月改称总干部部。

到1955年时下辖5个部。

1954年10月11日起,原冠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4个总部机关,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方勤务部、总干部部。

195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为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全军性的监察机关。

1955年6月正式开始办公,设3部、3处,但只有1个部配备了领导。

1954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由原属军委炮兵领导的军委军械部改称,是在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全军军械勤务工作领导机关。

1955年4月在原军委军事训练部、军事学校管理部和军事出版局的基础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是在中央军委领导下,指导、监察全军训练工作的机关。

设6部、2局、1室。

1953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总后勤部财务部改为军委财务部。

1954年1月由军委直接领导。

10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

1955年8月11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是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军财政经济工作的机关。

设2室、2处、7局。

到1955年8月总财务部成立,形成了直属中央军委的八总部体制。

根据军委评衔部署,各总部从1955年1月开始进行评衔工作,4月底向总干部部上报了评定的少将名单。

经总干部部、总政治部干部部的审定,9月20日总干部部向国务院并全国人大上报的《元帅、将官名单》中,军委直属各部共评定少将68名。

9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正式授予他们少将军衔。

同日,军委各总部的陈沂少将、童陆生少将、刘其人少将、张瑞少将、彭富九少将、魏传统少将、孙仪之少将、喻鳗云少将、王光华少将、王文轩少将、吴涛少将、陈外欧少将、阎捷三少将、黄新友少将、张平凯少将、刘少卿少将、张逊之少将参加了在中南海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和元帅授衔及有功人员授勋典礼。

当时68名少将评定军衔和授予军衔时任职的情况为:1、准兵团级(2名):解方:原军委军训部副部长(>。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