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的作者是谁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3-10-18 07:14:53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曲项向天歌的曲读几声

qū第一声,

“曲”,普通话读音为qū、qǔ。“曲”的基本含义为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曲艺、曲话;引申含义为歌的乐调,如曲调、曲谱。

在日常使用中,“曲”也常做名词,表示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

骆宾王《咏鹅》:“曲项向天歌”中的“曲”字读第几声

“曲项向天歌”中的“曲”字读qū,一声。意思是弯曲。原文:

《咏鹅》

作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话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赏析: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咏鹅》第二句“曲”字是读几声

体裁:唐诗(唐)骆宾王原文:ééé鹅、鹅、鹅,qūxiàngxiàngtiāngē曲项向天歌。báimáofúlǜshuǐ白毛浮绿水,hóngzhǎngbōqīngbō红掌拨清波。简单意思:鹅,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2.项:颈的后部。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作者简介:骆宾王(638~684)唐代诗人。字观光,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写作背景:这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鉴赏: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安”两句时,心为之触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曲项向天歌的曲是几声

“曲项向天歌”中的“曲”字,是指颈项弯曲,抬头吐气而歌。“曲项向天歌”的曲其实并不是指具体的几声曲调,而是一种表达方式,即唱歌时颈项要弯曲起来,使气息充分流通,以便更好地发挥音乐效果和表现力。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